“拉菲”品牌乱象丛生

  “拉菲”,在国人眼中早已成为世界顶级葡萄酒的代名词,同时更以“卓越、精美、优雅”之姿化身高贵品质生活的象征。虽然其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高昂的价格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,但是因其卓越的品质得到越来越多的追随者青睐。然而也正因为其享誉全球的盛誉而频频成为仿冒、造假的对象,一些不良商家打起了“拉菲”的主意,“拉菲世族”“拉菲帝国”“拉菲小王子”等打着“拉菲”牌子的葡萄酒让消费者眼花缭乱,山寨“拉菲”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上大行其道,让想要亲近“拉菲”的国人一时真假难辨。

  “拉菲”品牌遭遇山寨

  2013年5月7日,上海市奉贤区工商行政管理局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行政执法部门举行销毁假冒红酒活动。此次共销毁假冒“拉菲”等红酒3000余瓶,案值4000余万元。

  2012年2月,江苏省江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对辖区内高档餐饮行业检查中,查获涉嫌侵权的“拉菲”葡萄酒372瓶,货值63万元。

  2011年10月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,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系“Lafite”注册商标专有权人,深圳市金鸿德贸易有限公司未经许可,在其生产和销售的葡萄酒商品、公司网站及宣传资料上使用“LafiteFamily”“拉菲世族”标识,对其葡萄酒商品进行宣传、推广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,并赔偿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经济损失30万元。

  2011年5月3日,浙江省绍兴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查处一家商贸公司经销涉嫌侵犯“Lafite”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案子,查扣涉嫌侵权的“拉菲世家”“拉菲小王子”“拉菲世族”“拉菲帝国”等葡萄酒14种,共计587瓶,涉案金额超过20万元。

  据了解,山寨“拉菲”分两种:一种是纯粹的假酒,将酒瓶里灌入酒浆冒充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的真品;另一种是打擦边球的各种“××拉菲”。酒企或者经销商注册一件商标,商标中包含“拉菲”两字,凭借拉菲的名气,提高自己的知名度。而至今为止,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仅在中国的商标侵权案件就已有300多起。

  “拉菲”商标遭遇抢注

  记者通过中国商标网查询获悉,目前在第33类葡萄酒等商品上注册的“拉斐”与“拉菲”商标多达500多件,而且大部分都是国内的企业。至于直接使用“拉菲”两字,而未进行相关商标注册的企业,更是难以统计。

  而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和拉菲特酒庄在“拉斐”与“拉菲”商标上也并未在中国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。记者通过调查发现,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目前在华申请注册了27件商标,其中20件包含“拉菲”或“拉斐”的中文商标均处于异议、异议复审或者驳回复审状态中。

  2007年6月,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提出“拉菲”商标的注册申请,要求将“拉菲”商标注册在第33类葡萄酒、米酒等商品上。而此前南京一酒业公司已在第33类申请注册了“拉菲庄园”商标。

  在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申请的“拉菲”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(下称商评委)驳回后,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。法院审理后认为,该案中,两件商标均为文字商标,一件是由文字“拉菲”构成,另一件是由文字“拉菲庄园”构成,使用在类似商品上容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误认,两商标构成近似商标。法院判决维持了商评委所作的决定。

  而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在2007年6月在葡萄酒等商品上提出注册申请的“拉斐”商标,遭遇了同样的命运。2002年8月,中国香港一家公司已在葡萄酒等商品上申请注册了“拉斐”商标,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的“拉斐”商标同样遭到驳回。

  有专家表示,由于“拉菲”(或“拉斐”)一词作为同音字商标原本是代表从法国引进的产品商标,因此,在中国市场上应该如实地反应以上商标所代表的法国酒类产品。如前所述,“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”和“拉菲特酒庄”所代表的两个品牌在法国波尔多地区所处的地域不同、酒的品质不同、出售价格不同;这两个不同的产品在法国和中国所占有的市场也因此而截然不同。

  由于以上商标问题直接涉及到了保护中国消费者的健康和经济利益,中国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经对“拉菲”品牌乱象丛生的市场做过数次清理工作。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,可以看到以上两件法国商标在中国成为被法律所保护的注册商标。